| 序号 |
学生姓名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
| 1 |
汪冰丽 |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研究—以“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例 |
汪之波 |
| 2 |
王明春 |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理想信念关系的研究—以天水市某小学为例 |
陈利云 |
| 3 |
王雨 |
紫色芽变花椒的转录组分析 |
狄胜强 |
| 4 |
汪荣 |
天水市林麝资源调查 |
李晓鸿 |
| 5 |
王玉翠 |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以七年级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为例 |
王静 |
| 6 |
段维佳 |
高中生课堂参与度提升路径研究—以《免疫调节》课堂教学为例 |
石国玺 |
| 7 |
陈勉君 |
西部地区师范院校师范生从教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天水师范学院为例 |
刘晓东 |
| 8 |
闫宽宽 |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以七年级上册《植物细胞》为例 |
王静 |
| 9 |
孙婷婷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以八年级上册“哺乳动物”一节为例 |
王静 |
| 10 |
王向鹏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实验实践能力教学研究 |
杨甲月 |
| 11 |
龙金霞 |
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以“细胞中的无机物”为例 |
王静 |
| 12 |
肖尕扎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以“水循环实验”为例 |
杨甲月 |
| 13 |
刘芸芸 |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以天水市某中学为例 |
施海燕 |
| 14 |
来杰斌 |
碳氧平衡的实验教学探究与反思——以七年级生物课本(人教版)第三单元为例 |
杨甲月 |
| 15 |
严文霞 |
高中生物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以天水市某中学为例 |
施海燕 |
| 16 |
尼布九 |
基于红外相机的迭部县毛冠鹿资源调查 |
李晓鸿 |
| 17 |
王久彬 |
玉米秸秆覆盖方式对番茄品质影响 |
狄胜强 |
| 18 |
马志艳 |
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学课例设计与反思——以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为例 |
王静 |
| 19 |
张长萍 |
当归种子萌发及组织培养研究 |
狄胜强 |
| 20 |
魏子超 |
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以人教版七年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节为例 |
杨甲月 |
| 21 |
王利斌 |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研究—以“制作泡菜”为例 |
汪之波 |
| 22 |
崔龙 |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迭部县梅花鹿资源调查 |
李晓鸿 |
| 23 |
梁婕 |
长期封育对西北内陆草地生态系统群落变化与碳固持的影响 |
刘晓东 |
| 24 |
权毕雪 |
中学生抑郁症流行状况与学习时长的相关性调查 |
巴巧瑞 |
| 25 |
葛雪娇 |
花椒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ZbF3H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狄胜强 |
| 26 |
张娇娇 |
基于概念模型的教学设计——以“体液调节”为例 |
石国玺 |
| 27 |
贾彦婷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 |
石国玺 |
| 28 |
张苗苗 |
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与实践——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例 |
王静 |
| 29 |
齐世欣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 |
王静 |
| 30 |
潘盈颖 |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研究—以天水某市级中学为例 |
巴巧瑞 |
| 31 |
王瑞 |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 |
巴巧瑞 |
| 32 |
丁洁 |
核心素养理念下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 |
石国玺 |
| 33 |
陈玉连 |
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现状调查研究——以天水市X中学八年级为例 |
王静 |
| 34 |
陈晓 |
初中生生物学知识教育的有效路径的探索 |
石国玺 |
| 35 |
孔维玉 |
水分添加及施肥对青藏高原东部天然草地生物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刘晓东 |
| 36 |
徐玉馨 |
初中生物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为例 |
巴巧瑞 |
| 37 |
张玉艳 |
光与微生物降解对玉米秸秆DOM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影响 |
周向军 |
| 38 |
陈肖蓉 |
花椒花青素还原酶基因ZbAN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狄胜强 |
| 39 |
巴广 |
甜樱桃 HD-Zips基因组织表达及对抗旱和根癌的响应 |
王红明 |
| 40 |
麻宁 |
黄芪GPX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顺才 |
| 41 |
李亚红 |
光与微生物降解对小麦秸秆DOM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影响 |
周向军 |
| 42 |
李玉杰 |
苹果DHN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王顺才 |
| 43 |
张学友 |
尾菜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综述 |
巴巧瑞 |
| 44 |
杨林娜 |
苹果MdPLT1基因过表达烟草的表型分析 |
王红明 |
| 45 |
苏文静 |
不同地膜对旱作农田土壤脲酶活性与玉米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
施海燕 |
| 46 |
李宇凡 |
天水地区野生樱桃种质资源调查与苗期分析 |
王红明 |
| 47 |
邱瑞瑞 |
拟南芥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参与镉胁迫的调控机制研究 |
赵菲佚 |
| 48 |
李飞龙 |
平凉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
汪之波 |
| 49 |
杭驿 |
苹果GPXs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王顺才 |
| 50 |
张垚 |
黄芪BZR转录因子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顺才 |
| 51 |
师晶 |
不同地膜对旱作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玉米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
施海燕 |
| 52 |
王馨颖 |
不同地膜对旱作农田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玉米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
施海燕 |
| 53 |
张玲 |
基于转录组的甜樱桃裂果基因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红明 |
| 54 |
骆新苹 |
不同地膜对旱作农田土壤蔗糖酶活性和作物生长量的影响研究 |
施海燕 |
| 55 |
雷晶 |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天水市10种常见野菜的分类研究 |
汪之波 |
| 56 |
张馨尹 |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咖啡多酚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
周向军 |
| 57 |
杨玉红 |
苹果渣与油橄榄果渣总膳食纤维结构表征对比研究 |
王倩宁 |
| 58 |
康慧 |
黄芪MYB转录因子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顺才 |
| 59 |
李茜 |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常见十字花科蔬菜的分类研究 |
汪之波 |
| 60 |
赵晓丽 |
基于光谱和分子对接的原花青素对BSA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
周向军 |
| 61 |
黄海梅 |
油橄榄果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
王倩宁 |
| 62 |
代爱英 |
三种抗体药物中宿主细胞残留DNA的检测比较 |
汪之波 |
| 63 |
张阳阳 |
玉米秸秆覆盖方式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
狄胜强 |
| 64 |
王昭雪 |
苹果渣与油橄榄果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结构表征对比研究 |
王倩宁 |
| 65 |
何静 |
油橄榄果渣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
王倩宁 |
| 66 |
王瑞玲 |
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槲皮素与大豆蛋白的相互作用 |
周向军 |
| 67 |
牛海燕 |
没食子酸对羟自由基氧化核桃蛋白的抑制作用及分子对接 |
周向军 |
| 68 |
张佳美 |
苹果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
王倩宁 |
| 69 |
李宗林 |
西北地区预制食品现状调查研究—以甘肃和陕西为例 |
刘晓东 |
| 70 |
张馨月 |
苹果渣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
王倩宁 |
| 71 |
刘繁娟 |
外源生物炭对鸡粪好氧堆肥的影响及肥效评价 |
田兰兰 |
| 72 |
董越 |
甜樱桃“萨米脱”果实发育代谢组分析 |
王红明 |
| 73 |
马博怀 |
畜禽粪便中有害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
杨甲月 |
| 74 |
苟非飞 |
鸡粪锯末好氧堆肥效果研究 |
王博 |
| 75 |
李欣 |
花生壳生物炭不同添加比例对鸡粪好氧堆肥的影响研究 |
田兰兰 |
| 76 |
杜乐强 |
秦岭细鳞鲑高温胁迫下转录组分析及SSR位点开发 |
马芳 |
| 77 |
赵夏芳 |
不同生物炭及EM菌对鸡粪好氧堆肥的影响及评价 |
田兰兰 |
| 78 |
席钰淼 |
猪粪好氧堆肥腐熟效果研究 |
王博 |
| 79 |
周晓钰 |
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量的影响 |
刘晓东 |
| 80 |
马兰芳 |
高温胁迫对秦岭细鳞鲑肝脏miRNA影响及其靶基因鉴定 |
马芳 |
| 81 |
陈欣 |
高温胁迫对秦岭细鳞鲑肌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马芳 |
| 82 |
张芳 |
肺炎克雷白杆菌外排泵蛋白ES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霞 |
| 83 |
王赟 |
秦岭细鳞鲑Hsp90家族基因鉴定 |
马芳 |
| 84 |
寇乐乐 |
鸡粪和猪粪混合堆肥效果研究 |
王博 |
| 85 |
张斌霞 |
高温胁迫对秦岭细鳞鲑肝脏代谢产物的影响 |
马芳 |
| 86 |
李若彤 |
陇中地区大石鸡资源初步调查 |
李晓鸿 |
| 87 |
王静 |
高温胁迫对秦岭细鳞鲑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