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生姓名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
1 |
姚文蓉 |
不同增温条件下AM真菌介导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
石国玺 |
2 |
马文娟 |
甘肃中部灰椋鸟资源及栖息地初步研究 |
李晓鸿 |
3 |
范玉娜 |
不同增温条件下AM真菌介导的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
石国玺 |
4 |
王慧婷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
石国玺 |
5 |
王清 |
不同改良措施对旱区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王弋博 |
6 |
王畅 |
不同白色地膜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
施海燕 |
7 |
董永刚 |
甘肃中部白顶䳭资源及栖息地初步研究 |
李晓鸿 |
8 |
王凯 |
当归AsFT基因促进早花研究 |
狄胜强 |
9 |
夏芳花 |
甘肃中部水禽资源初步调查 |
李晓鸿 |
10 |
张玲梅 |
天然低共熔溶剂保存油橄榄内生真菌研究 |
杨甲月 |
11 |
李兵毅 |
甘肃中部白鹡鸰资源及栖息地调查研究 |
李晓鸿 |
12 |
冯有婧 |
甘肃中部鸦科资源及栖息地选择初步研究 |
李晓鸿 |
13 |
冯祎伟 |
不同黑色地膜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水热调控及生产效应的研究 |
施海燕 |
14 |
庞健文 |
玉米大豆间作中不同生育期玉米根际微生物组成与变化 |
巴巧瑞 |
15 |
李玮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例 |
石国玺 |
16 |
祝金凤 |
甘肃中部红嘴山鸦资源及栖息地调查 |
李晓鸿 |
17 |
李君如 |
光温条件对当归道地生长的影响 |
狄胜强 |
18 |
剡甜甜 |
小麦秸秆DOM亲水组分的光谱分析及对加替沙星的吸附作用 |
周向军 |
19 |
李鑫娟 |
天水师范学院生物专业本科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
巴巧瑞 |
20 |
孙雪花 |
甘肃迭部多儿自然保护区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
王弋博 |
21 |
赵燕娥 |
玉米秸秆溶解性有机质亲水组分的光谱分析及其对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 |
汪之波 |
22 |
杨亚婷 |
玉米秸秆DOM疏水组分的光谱分析及对诺氟沙星的吸附作用 |
周向军 |
23 |
殷沙金草 |
玉米秸秆DOM分级组分的三维荧光及其对氧氟沙星的吸附作用 |
周向军 |
24 |
马芳芳 |
甘肃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
王弋博 |
25 |
金琦慧 |
不同改良措施对旱区盐碱地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王静 |
26 |
童霞 |
小麦秸秆溶解性有机质疏水组分的光谱分析及其对恩诺沙星的吸附作用 |
汪之波 |
27 |
韩育奎 |
不同增温条件下AM真菌介导的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 |
石国玺 |
28 |
巩涛瑞 |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的菌种保存方法及形态学鉴定 |
巴巧瑞 |
29 |
朵仁千当智 |
混作栽培模式下不同生育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
巴巧瑞 |
30 |
寇金花 |
不同增温条件下AM真菌介导的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
石国玺 |
31 |
程子艳 |
甘肃省多儿自然保护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初步研究 |
王弋博 |
32 |
曹萌 |
不同黑色地膜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
施海燕 |
33 |
文淑兰 |
甘肃中部雀形目鸟类资源夏季初步调查 |
李晓鸿 |
34 |
唐海霞 |
不同白色地膜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水热调控及生产效应的研究 |
施海燕 |
35 |
赵正倩 |
油橄榄内生真菌的初步分离与研究鉴定 |
杨甲月 |
36 |
马慧雯 |
不同增温条件下AM真菌介导的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 |
石国玺 |
37 |
舒婳 |
生物学游戏化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以山丹一中为例 |
巴巧瑞 |
38 |
刘田 |
甘肃中部猛禽资源初步调查 |
李晓鸿 |
39 |
水晓飞 |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调查研究—以静宁县为例 |
巴巧瑞 |
40 |
金万红 |
马铃薯蛋白纳米纤维自组装的形成条件、功能及负载槲皮素作用 |
周向军 |
41 |
李苗 |
酶诱导马铃薯蛋白纳米纤维的形成条件、功能及负载姜黄素研究 |
周向军 |
42 |
张红英 |
甘肃中部山斑鸠资源及栖息地初步研究 |
李晓鸿 |
43 |
张楷云 |
黄芪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顺才 |
44 |
南文慧 |
外源碳氮添加对旱地樱桃果园土壤呼吸的影响 |
王静 |
45 |
王丹丹 |
外源碳氮输入对旱地樱桃果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王静 |
46 |
薛瑞芳 |
外源碳氮添加对旱地樱桃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
王静 |
47 |
邓榕 |
黄芪脂氧合酶(LOX)基因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顺才 |
48 |
关红玉 |
若干纤维素分解菌的青贮降解率差异分析 |
赵春林 |
49 |
陈玉霞 |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根际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王静 |
50 |
王先锋 |
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 |
王静 |
51 |
梁美慧 |
基于转录组的黄芪cyp450家族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
王顺才 |
52 |
马芸 |
熊果酸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王倩宁 |
53 |
郭宗洁 |
油橄榄果渣熊果酸抗氧化性和对五种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
王倩宁 |
54 |
南雪 |
牛痘病毒cpx-89-4血凝素(HA)基因的克隆 |
汪之波 |
55 |
陈枫叶 |
小陇山锐齿栎林C、N含量的影响因素初探 |
汪之波 |
56 |
刘睿 |
机械化学研磨提高油橄榄果活性物质含量和增强抗氧化活性研究 |
杨甲月 |
57 |
姬晓艳 |
干旱胁迫对唐古特白刺叶片表皮蜡质的影响 |
王博 |
58 |
殷静静 |
裂殖壶菌发酵油橄榄脑黄金的研究 |
杨甲月 |
59 |
毕娟 |
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油橄榄多酚的研究 |
杨甲月 |
60 |
赵鹏娟 |
黄芪皂苷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顺才 |
61 |
温玲玲 |
真菌对油橄榄的化学转化研究 |
杨甲月 |
62 |
张灵芝 |
高温胁迫对秦岭细鳞鲑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马芳 |
63 |
刘怡彤 |
高温胁迫对秦岭细鳞鲑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马芳 |
64 |
童桂兴 |
高温胁迫对秦岭细鳞鲑肠道代谢产物的影响 |
马芳 |
65 |
张楠 |
苜蓿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王倩宁 |
66 |
薛玖灵 |
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胡桃醌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
周向军 |
67 |
姚凯琳 |
油橄榄果渣熊果酸对沙门氏菌抑菌机理研究 |
王倩宁 |
68 |
杜彦慧 |
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对沙门氏菌抑菌机理初探 |
王弋博 |
69 |
吴亚娇 |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5种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
王弋博 |
70 |
王彤彤 |
红茂草生物碱对青霉菌抑菌机制的初步探究 |
王霞 |
71 |
何莹 |
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测定方法验证 |
汪之波 |
72 |
樊春阳 |
常见月季栽培品种的红外光谱测定 |
汪之波 |
73 |
杨灵芝 |
急性高温胁迫对秦岭细鳞鲑组织损伤的影响 |
马芳 |
74 |
李芳 |
天水地区不同红豆草品种生产性能评价研究 |
刘晓东 |
75 |
魏红艳 |
不同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刘晓东 |
76 |
石盆青 |
不同生长年限黄芪代谢组分析 |
王顺才 |
77 |
张妙银 |
不同生长年限黄芪转录组比较分析 |
王顺才 |
78 |
董婷婷 |
高温胁迫下秦岭细鳞鲑肝脏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
马芳 |
79 |
谢淑慧 |
粗饲料发酵配方菌剂保存条件的比较 |
赵春林 |
80 |
张天玥 |
不同添加剂对马铃薯凝胶食品性质影响的研究 |
施海燕 |
81 |
任岩 |
生物炭对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功能菌群调控研究进展 |
田兰兰 |
82 |
麻洪瑜 |
不同生长年限黄芪蛋白组分析 |
王顺才 |
83 |
潘菊婷 |
天水地区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土壤和牧草营养评价研究 |
刘晓东 |
84 |
高茹霞 |
小麦秸秆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分析 |
周向军 |
85 |
李佳颖 |
不同地域马铃薯基本性质及凝胶特性质的研究 |
施海燕 |
86 |
仇婷 |
生物炭在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田兰兰 |
87 |
陈乐倩 |
Ca2+对Cr6+胁迫下绿豆生长的影响 |
狄胜强 |
88 |
陈绵磊 |
黄芪黄酮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王顺才 |
89 |
居强 |
盐胁迫对唐古特白刺叶片表皮蜡质的影响 |
王博 |
90 |
康春霞 |
生物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研究进展 |
潘素娟 |
91 |
汪彩文 |
聚多巴胺修饰羽毛角蛋白三维多孔生物支架制备 |
潘素娟 |